南華大學產學合作及職涯發展處
南華大學 回首頁 English
南華大學企業經營與人文講座 文化百寶箱
中央研究院李豐楙院士分享  道教在神話學中的定位問題
【嘉義訊】南華大學於日前舉辦「就業力學程-企業經營與人文講座」,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、政治大學名譽講座教授李豐楙教授演講,以「文化百寶箱:道教在神話學中的定位問題」為題,分享道教在中國文化中,尤其是古老的神話到唐宋帝權以及深入漢人生活的影響。兩個小時的演講非常精彩,全場師生專注聽講。
  講座主持人陳明璋教授介紹李豐楙院士,院士是雲林縣口湖人,研究道教文學,深入道教文化研究過程受漢學大師王夢鷗啟發與鼓勵,投入道教科儀的研究,隨後至基隆廣遠壇,拜李松溪道長為師,傳授道教符籙中的「二十八星將宿」,入門成為一名真正的道士,也是少數同時具有道士資格的國立大學教授。
    林聰明校長致贈感謝狀及星雲大師墨寶給李豐楙院士,歡迎並感謝院士到南華大學演講,也勉勵在場師生珍惜此難得的機會。
    李院士提到道教是漢人社會中重要的民間信仰之一,信仰融入漢人生活,支持心靈的安慰。從許多歷史典籍、文學作品中,可以發現道教與漢人生活存在密不可分的關係。中國古神話之於道教,在信仰傳播上有其價值存在。道教學者施舟人教授提出「文化基因庫」而李院士提出「文化百寶箱」的說法,道教的經典及傳承在歷史的過程中演變,從本相-變相-萬變不離其本,以闡述其變化所具之意義。在連綿的歷史長河中,道教的神話、人物、思想及行為等,不斷地被收納,或拿出來改造使用,千年歷史一直經歷過淘汰和留存的發展過程。
    教授以「西王母」、「九天玄女」為例,其原型皆可以追溯至上古先秦神話,歷經時代的更迭、信仰傳承,不斷地轉變成符合各個時代的心靈需求,從歷史看女神演變的多面性。再以謝土五營為例,從道藏中諸多經典衍生出深入民間的信仰沖煞的觀念,解說道教以術法科儀來安民心的重要。教授說道,動土起造即是宇宙的創分,起造必有觸犯,須以科儀安之,完工後的謝土,以安土地安民心。而安五營則是將古時候的五營軍視為壇場的守護者,守護鄉里的平安。這樣的觀念已深深融入民間信仰文化,以前鄉下老阿嬤初一十五都會到村子裡的將爺廟拜拜,祈求五營兵將護佑闔家平安。
    「道教神話與古神話、傳統禮俗有其連續性,是由信仰及儀式所支持」,李院士提到,道教信仰融入民間,且因時地而演變,萬變不離其本,此即是文化百寶箱的文化效應。比較西方宗教、佛教,道教結合神話,融入民間信仰文化,文化百寶箱是活動的,有出有入,道教不僅反映漢人社會文化的正常面,也安頓非常的失序。
   
陳明璋院長說,李院士將一個學期的課程濃縮在短短兩個小時的演講,非常豐富精采。師生受益良多。不僅讓大家了解道教發展歷程,同時可以認識兩千多年來的漢人社會發展史。

1110531現代華佗大林開講郭純伶醫師-中醫看失眠
南華大學109年大專校院推動職涯輔導補助計畫-「創薪價職,原夢飛young」成果影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