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華大學產學合作及職涯發展處
南華大學 回首頁 English
  【大林訊】南華大學與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共同主辦,大林鎮公所、大林鎮民代表會、大林國小、世新及國聲有線電視等共同協辦「2017現代華佗大林開講」。於106年10月12日特邀請台大名譽教授、臺大風濕免疫科余家利兼任主治醫師蒞臨大林國小,以「怕風怕濕的疾病—風濕病漫談」為題,發表演說。
  台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高明見博士畢業於台灣大學醫學院醫科,後遠赴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神經外科進修,回國後致力於國內神經外科的發展。現任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的高明見博士,積極推動政府與民間對腦血管疾病的重視和觀念的導正。
  余家利教授現任職於臺大醫院,為內科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。親切的他從風濕病的由來與歷史,到風濕症的種類症狀與醫療方式,仔細向民眾介紹這個歷史悠久,卻直到現代仍然非常神祕的疾病。他戲說,自己從事風濕免疫科已過40年,還是不太了解這個具有神秘色彩的風濕性疾病。他告訴民眾,可以用是否有風濕免疫科來評估一間醫院的規模。
  余教授說,風濕病分為幾種,其中退化性關節炎從人類出現以來就有了,而僵直性脊椎炎也在6000年前的埃及木乃伊中被發現,更在文藝復興的畫作中大量可見類風濕關節炎的痕跡。然而直到現代醫學發達,風濕仍然是原因不明的慢性難治性疾病,只可緩解與控制而無法治癒。風濕的病症與氣溫、濕度、氣壓有關,原因則有遺傳基因、環境因素、內分泌調節異常等。他說,風濕的本質是免疫調節異常引起的慢性發炎性疾病。風濕病的症狀多不勝數,常見的有關節痛、關節炎、關節周邊組織發炎疼痛,也可能會發燒、食慾不振、體重減輕,甚至侵犯各種內臟組織。而風濕暨免疫疾病的種類更多達一百二十多種,在歷史上多有紀載,余教授針對常見的,常見的退化性關節炎、類風濕關節炎、痛風性關節炎以及柔軟組織風濕病加以介紹。
  余教授表示,關節由於沒有血管,容易老化。退化性關節炎即是因退化或老化引起的關節病變,好發於膝蓋、腰部、足踝或頸部等負擔最吃重的關節。其特徵有運動時關節僵硬、腫痛以及走路無力等。而關於類風濕關節炎,余教授表示,雖名稱中有類字,但其實是最典型的風濕性關節炎。曾經有兩位美國教授說,「類風濕關節炎是免疫疾病」「類風濕關節炎的關節腔內是免疫反應非常忙碌的地方」,而余教授說,「搞懂了類風濕關節炎,基礎免疫學及免疫病理學就畢業了」。他以這三句話為至理名言,向民眾介紹這個疾病。他更破除迷思說,喝牛奶和風濕無關。
  余教授說,類風濕關節炎的關節病變有其特徵。包含病變部位以手指腳趾等小關節為主、呈現對稱性、發炎反應超過六周、晨僵大於一小時、有X光變化、檢查類風濕因子或ACPA抗體呈現陽性反應等。他提醒民眾,關節的病變雖然不至於致命,然而真正可怕的是關節外的症狀,所以抽血檢查是必要的。他說,類風濕關節炎可能造成心包炎、血管炎、鞏膜炎等。其中四分之一的患者會併發乾燥症,造成口乾、眼乾、腮腺腫脹,務必謹慎正視該疾病。而僵直性脊椎炎則是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炎的代表,好發於年輕男性,主要臨床症狀有長時間保持固定姿勢會引起腰酸背痛,而運動之後僵硬及痠痛會減輕,浸泡溫泉或熱敷也有助於緩解。僵直性脊椎炎會侵犯整條脊椎以及下半身的大關節,但也會引起虹膜炎。另外柔軟組織風濕病則是非關節性風濕症,有陣發性風濕症纖維肌痛症以及皮下脂肪組織炎,造成劇烈疼痛。
  針對治療方式,余教授表示,風濕病的治療應以患者與家屬為主,組成全方位治療團隊,進而輔以教育,方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。然而他感嘆,台灣卻時常無法做到。他說患者本身應該要認識自身的疾病,積極參與討論如何治療,並和治療團隊保持良好互動。並呼籲要謹守個人的養生之道,並調適好心理狀態,定期回診,積極面對疾病。他說,患者最好的朋友是醫師,而醫師最好的老師是患者。最後的問答時間,余教授現場幫助聽講者確認症狀,並表示風濕病很難預防,平時時應多注意均衡營養、適當運動、充足睡眠,並減少壓力。




1060629上林社區南華大學半日學
蔡衍明愛心基金會& 南華大學 2017端午節慰問活動